国家总结宣传我省深化医改助力战疫做法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简报第115期以《陕西省深化医改助力战疫》为题,刊登我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加强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医联体建设、发挥“互联网+”优势,不断提升防控救治能力,取得阶段性积极成效。现将简报内容予以刊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陕西省充分利用近年来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联体建设和“互联网+医疗健康”等体制机制方面的优势,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发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势,推进医防融合
社区防控是抗击疫情的最前沿。陕西省发布疫情城乡社区群防群控指南,明确要求对辖区实行网格化、封闭式管理,实现入户排查、检测监控、防疫服务、卫生整治和舆论宣传五个全覆盖。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打出“控、防、救、治”组合拳。如咸阳市秦都区建立包括家庭医生、社会干部和隔离人员在内的包片机制,开展每天监测询访,宣传防控知识。宁强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协同镇村干部深入村组、社区开展人口健康状况及返村人员摸排登记,建档立卡,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此次疫情中,全省家庭医生参与排查1.9万多个村(社区),累计排查10万余人次;全省10475个家庭签约团队坚持为1690.4万签约覆盖人群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2020年签约第二季度累计随访3300万余人次。
二、发挥医联体优势,促进上下联合
2016年,陕西省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基层整体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基层首诊数量不断增长,69个县(区)县域就诊率达到90%。县域医共体建设使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一盘棋”,为最大限度调动医疗资源战疫奠定了坚实基础。应对疫情期间,医共体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一进行安排部署,人员、技术、服务因需流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完善预检分诊制度,建立发热和疑似患者转运流程,统一开展疫情监控、健康宣教、医护人员管理与培训,构建起村级排查、乡镇防控、县级救治等有序的一体化防治格局。咸阳市通过强化医联体内技术支持、专业培训、重点环节管控和督导检查,健全完善医废处置流程,落实公共区域消杀制度,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医联体内医疗机构的防治能力。安康市石泉县发挥医共体信息互联互通和远程会诊中心等优势,提高边远地区的防控能力,实施精细化识别、排查、救治。
三、发挥“互联网+”优势,促进线上线下服务结合
通过“互联网+医疗”为群众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引导患者分时段有序就诊,减少聚集。一是积极推进线上诊疗。陕西省批准160家医院开展互联网诊疗,其中西京医院等18家大型三级医院全部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县级医院与西安、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三甲医院建立网上协作关系,协同开展线上诊疗服务。宁强县天津医院与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完成对病情复杂患者的网上会诊。二是及时开展线上培训。利用远程会诊系统,开展全省医护人员线上技能培训,市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参加培训,累计培训医务人员19万人。与火神山医院重症患者救治团队开展视频连线讨论,同步优化和实施救治方案,联动开展患者救治。三是推进远程医疗云平台服务。陕西医疗云平台覆盖10个市96个县(区),连接2万余家医疗机构,同时涵盖全省二级以上中医院及基层中医馆。通过广泛应用远程会诊、远程查房,减少和降低隔离病区、感染科、ICU、急诊科、呼吸科等重点科室交叉感染风险,提高诊疗效率。安康市中医医院通过陕西省远程医疗云平台,多次对40多家县(区)医院、中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室300余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开展远程诊疗服务。四是开展心理干预。积极利用行业门户网站、12320热线等平台,开通心理专家热线,对公众、医护人员、学校师生以及在陕境外人员等因疫情引发的心理困顿和压力进行疏导,累计接受心理咨询15000余人次、上门心理疏导6400余人次。
文章来源: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体制改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