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首页 信息公开 寻医问药 详细

抑郁障碍:发现不易,干预更难

洋县和平医院 | 2021-10-28 00:00:00

  记者 崔芳


  围绕我国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项目的相关科研再出成果。近日,由《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办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暨专家论坛公布,相关研究论文于近日在线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上。项目组成员合作单位之一的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主任许秀峰主任医师和卢瑾主任医师并列为该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为论文责任作者。


  分布特征不意外


  据介绍,由全国44家单位共同完成的“中国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及卫生服务利用的研究”(简称中国精神卫生调查),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岁及以上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在157个县(区)1256个村(居委会)中抽取受访者32552人。调查获得了我国社区成人各类精神障碍的相关数据,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9年的报告,在所有疾病的疾病负担中,抑郁障碍在中国排名第11位。“中国抑郁障碍的疾病负担高,然而没有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数据。”卢瑾表示。为此,她和许秀峰等项目组成员基于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数据,针对抑郁障碍进行专门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3个亚型中,抑郁症为3.4%,心境恶劣障碍为1.4%,未特定型抑郁障碍为3.2%。


  我国抑郁障碍的分布特征与之前的区域性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相似:女性患任何一类亚型抑郁障碍的终身患病率均高于男性,家庭主妇、退休、失业人员的患病率高于有工作者,分居、丧偶或离婚者患病率明显高于已婚或同居者。


  诊治数据“太扎心”


  此次研究表明,大多数抑郁障碍患者均存在明显社会功能损害。在过去12月被诊断为抑郁障碍的744名患者中,75.9%的患者存在功能损害,并且这些患者很少获得充分治疗。


  调查数据显示,在过去12月被诊断为抑郁障碍的患者中,同期仅有9.5%的患者接受过医疗机构的治疗,而这些患者中仅有3.6%的患者寻求过精神科医生的治疗。


  “这组数字蛮扎心。”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前精神卫生专员、《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编辑部前主任汪向东研究员回忆,10多年前,在没有流调数据的情况下,业内专家一度预估中国的抑郁障碍患者治疗率约为20%。


  汪向东直言,“每个‘隐形’的患者,都不是一个人在默默忍受精神折磨,可能还要带病背负一个家庭的重任”。


  “缺口”需齐力填补


  “这些数据提示,虽然我国长期以来对精神卫生持续投入,但与实际需求仍然差距很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主任王宇教授分析,患者诊断、干预不足,与我国精神卫生机构数量不足密切相关。而在有限的精神卫生服务机构中,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就显得更为捉襟见肘。现在,有了基础数据,接下来就要把与疾病干预相关的工作从基础做起。


  近年来网上常有关于老年人的负面新闻,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鹰研究员指出:“其实,很大可能是老人生病了。”由于工作关系,她见过不少被误解的老人,“比如,在一个医养结合机构,同屋住着两位老人,一位竟然用开水浇了另一个老人。后来才发现,前者是抑郁症患者”。此次研究发现,抑郁障碍中两个亚型(抑郁症和心境恶劣障碍)患病率在较大年龄组中更常见。


  “如果社会能更加正视此类患者,如果医疗系统能更早识别出这些患者,就能避免很多悲剧。”李鹰感慨,在与老人们打交道的过程中,她发现了人们对精神疾病的病耻感普遍存在。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北京安定医院原院长马辛教授认为,这项研究从精神卫生政策制定,到精神障碍临床诊治,再扩展到社区精神健康促进,都具有重大意义。


洋县和平医院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