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里藏着医药典故
北京市隆福医院 张笑栩
我国的古典名著很多,尤其是经典小说,不仅故事精彩、寓意深刻,而且中间还记载了许多中医药轶闻趣事和巧愈顽疾案例,这不仅为章回小说增添了艺术魅力,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三国演义》中“刮骨疗毒”等故事就是描写外科手术案例,其中应用到的“麻沸散”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麻醉剂。相传麻沸散是东汉名医华佗发明,时间大约在公元二三世纪。而西方麻醉剂发明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中叶,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后汉书》记载“疾发于内…先以酒吞麻沸散…即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除去疾秽…一月间皆平复”。这颇像今天的外科手术过程。
《西游记》第三十六回中,作者吴承恩用九种中药写成一首诗,暗喻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上,降妖除怪、历尽千辛万苦的故事。其诗如下: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这首诗选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茯苓、防己、竹沥、茴香等九味中药。虽然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这些药名却揭示了《西游记》的情节,颇值玩味。“益智”指的是玄奘受唐王之命,奔赴西天求取真经的矢志不渝的信念。“王不留行”代表唐太宗与文武百官为御弟玄奘饯行,一路护送出长安。“三棱子”则代表了取经路上收下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三位弟子。“马兜铃”正是玄奘师徒与小白龙化成的白马一起匆匆赶路的形象和声音。“荆芥”反映出取经路上荆棘密布,坎坷挫折不断。“茯苓”是指如来佛祖。“防己”、“竹沥”代表着玄奘求取真经的心就如同新采的竹茎沥出的澄清汁液一尘不染,澄清明净。“茴香”谐音回乡,只待取经成功荣归故里。
《红楼梦》里多次提到贾宝玉患有一种“怪病”,每当情绪波动的时候就发作。“不言不语,时而傻笑”,行为异常,似傻如狂。王太医诊断为“痰迷之症”。中医认为是无形之痰痰迷心窍所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癔病。
类似的古典名著中关于中医药描述不胜枚举,体现出中医药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我们在阅读时,不仅从中汲取智慧,还能学到好多中医药知识。